大熊猫丫丫,雌性,谱系号507,2000年8月3日出生在北京动物园,母亲是大熊猫乐乐(谱系号320)。
2003年4月,旅居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协议期限为10年,2013年到期后又延长了10年。2022年12月21日,孟菲斯动物园宣布,将把旅美大熊猫丫丫归还中国,结束20年的租借期。
2023年4月7日,旅美大熊猫“丫丫”租借期满。当地时间4月8日上午,孟菲斯动物园举行对“丫丫”的送行活动。4月27日下午,运送大熊猫“丫丫”的货运专机已降落上海浦东机场。
-
分类目录是将网站信息系统地分类整理,提供一个按类别编排的网站目录,在每类中,排列着属于这一类别的网站站名、网址链接、内容提要,以及子分类目录,可以在分类目录中逐级浏览寻找相关的网站。
分类目录中往往还提供交叉索引,从而可以方便地在相关的目录之间跳转和浏览。也可以使用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为网站信息,这种检索也称之为网站检索。
分类目录专案效仿一些在20世纪最重要的编辑员/志愿者项目。就像牛津英文字典通过志愿者的努力成为权威的工具一样,Open Directory跟随着它的脚步也成为了权威的互联网分类目录。
衍生含义
网站分类目录是指:把所有网站人工或系统进行分开,分开到各个相应的目录下。
分类目录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收集网站资源,并把这些拥有一定价值的网站资源通过人工的方式对他们的主题进行整理组织之后,存放到相应的目录下面,从而形成的网站分类目录的体系。
搜索引擎非常重视高质量分类目录这样的外部链接,因此,网站在进行SEO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起来。但是对于低质量的分类目录,搜索引擎不但不重视,甚至会把它纳入链接目录的范围,一旦被认为是链接农场,不管是目录链接本身,还是被链接的目标页面,都会比较危险的。链接农场就是指那些大量存放低质量链接的低质量网站或者页面。
分类目录,使其成为网站的外部链接,那么网站也就会在对应的搜索引擎里得到较高的权重。比如百度比较重视hao123,而雅虎更加重视的就是自己的雅虎分类目录,分类目录具有单向性和高质量性等特点,中国的数以十万计的导航网站也就是我们用不尽的资源。
典型网站
在21世纪初全球比较大的分类目录如:80网站百科,站长分类目录,站长目录,雅虎分类目录,谷歌分类目录,百度分类目录等等。
-
万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 Saints' Day)。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西洋人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
000001,上证指数,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符合条件的股票与存托凭证组成样本,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定义
上证综合指数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从1991年7月15日起编制并公布的、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股价指数。它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
上证综指即“上证综合指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英文是:Shanghai(securities)composite index. 通常简称:“Shanghai composite index”(上证综指)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综合。上证综指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总体走势。
计算方式
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综合反映上交所全部A股、B股上市股票的股份走势。该指数自1991年7月15日起开始实时发布。基期及基点:1990.12.19 =100指数计算: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基 期 × 基期指数;其中,总市值 = ∑(市价×发行股数)。样本选择标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上市股票。
-
日历,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记载着日期等相关信息。
每一页显示一日信息的叫日历,每一页显示一个月信息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信息的叫年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座台历、年历卡等,如今又有电子日历。
中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天下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历史由来
日历从古到今,有三种说法:1.历书之类。2.今指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页﹐逐日揭去。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摆在桌上的。3.史官按日记载朝政事务的册子,是史官纂修国史的依据。
月历常会配以图像作为装饰,月份牌就是月历的其中一种装饰画。
挂历和台历就是由日历发展来的,但是这不过近百年的历史。至于日历从何时出现的,谁也说不清,只是据史料记载,大约在1100年前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已经在使用日历了。当时的日历又称皇历,不仅记录着日期,而且是编修国史的重要资料。那时候的日历把一年分为12册,按每月的天数来确定每册的页数,并将月份和日期写在每一页上,然后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暂时保管,待太监在每日的空页上记下皇帝的言行并在每月月终交皇帝过目,批准后,送史官存档。
史官再将日历的内容与朝廷,国内各地区的大事结合起来,经提炼,后,记录下来,便成为国史。以后,由于日历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就逐渐地进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经过一番变动,编制成自家的日历。再往后,随着日历向大众化,家庭化的发展,人们也就把历书上的干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供记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历法分类
日历中的历法又分为阴历、阳历和阴阳合历,三种。
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和中国的干支历即属于太阳历这类。
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
阴阳历的有非常明显的平年和闰年之分,年天数差异较大,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存在一定的差别(少11天左右),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用以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间的关系,存在闰月的年份中一年为十三个月(朔望月),是闰年。一般每经过十九年就会有七个闰年。区别于一年有十二个朔望月的平年。因此这种历法即与月相相符又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和视频翻译。其中,在甲语和乙语中,“翻”是指的这两种语言的转换,即先把一句甲语转换为一句乙语,然后再把一句乙语转换为甲语;“译”是指这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把甲语转换成乙语,在译成当地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而明白乙语的含义。
二者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让更多人了解其他语言的含义。
翻译平台
1.百度翻译,PDF、Word等多种格式,200+语言互译,会员无限次导出。
2.谷歌翻译,是谷歌公司提供一项免费的翻译服务,2022年9月,Google翻译退出中国。
3.金山词霸,支持中文、英文、日文、西班牙语、韩文、德语、法语等177种语言互译。
4.有道翻译,其最大特色在于翻译引擎是基于搜索引擎,网络释义的,也就是说它所翻译的词释义都是来自网络。
5.搜狗翻译,可支持中、英、法、日等50多种语言之间的互译功能,为您即时免费提供字词、短语、文本翻译服务。
人工翻译
1.根据翻译者翻译时所采取的文化姿态,分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是指把在原语文化语境中自然适宜的成分翻译成为在译入语言文化语境中自然适宜的成分,使得译入读者能够立即理解,即意译。而异化翻译是直接按照原语文化语境的适宜性翻译,即直译。
2.根据翻译作品在译入语言文化中所预期的作用,分为工具性翻译和文献性的翻译。
3.根据翻译所涉及的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交际翻译追求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4.根据译者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与观察的角度,分为文学翻译和语言学翻译。文学翻译寻求译文与原文之间文学功能的对等,其理论往往主张在不可能复制原文文学表现手法的情况下,译文只能更美而不能逊色,缺点是不重视语言结构之间的比较和关系问题。语言学翻译寻求两者之间的系统转换规律,主张把语言学研究的成果用于翻译,同时通过翻译实践促进语言学的发展。
5.根据翻译目的与原语在语言形式上的关系,分为直译与意译。
6.根据翻译媒介分为口译、笔译、视译、同声传译等。
机器翻译
1947年,美国数学家、工程师沃伦·韦弗与英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安德鲁·布思提出了以机器进行翻译(简称“机译”)的设想,机译从此步入历史舞台,并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发展道路。此后65年来,机译成了国际学界、商界甚至军界共同角逐的必争之地。机译是涉及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性课题,被列为21世纪世界十大科技难题。与此同时,机译技术也拥有巨大的应用需求。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语料和多引擎机译方法的广泛运用,机译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各式各样的翻译软件如雨后春笋般问世,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则使在线翻译成了当今机译的重头戏。机译分为文字机译和语音机译。在文字机译方面,谷歌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在语音机译方面,谷歌也处于领先地位。机译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语言间的隔阂,堪称高科技造福人类之举。但机译的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问题,尤其是译文质量,离理想目标仍相差甚远。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认为,在人类尚未明了大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一观点恐怕道出了制约译文质量的瓶颈所在。